2025年3月3日至3月7日,BETVLCTOR伟德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读书班第一期活动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冯友兰所著《中国哲学史新编》为阅读书目进行学习研讨。研究生导师刘晓勇教授为本期读书活动的对话教师,2024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3月3日,读书班首日活动正式启动。研究生导师刘晓勇教授从选读背景、作者简介、文本梗概三方面展开对《中国哲学史新编》的系统导读。刘晓勇教授指出,冯友兰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重构中国哲学史,既彰显了中国哲学的独特价值,又与当下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理念深度契合。他还梳理了作者从“新理学”奠基者到晚年唯物史观实践者的思想三阶段,为后续文本阅读提供了清晰脉络。

3月5日,在读书班成员认真阅读基础上,开展研讨交流。同学们结合文本内容,围绕“中国哲学的独特价值与文化自信”主题展开,分享各自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以及与西方哲学对比下的理论优势等观点的理解与感悟。刘晓勇教授针对同学们的疑问逐一解答,并结合书中思想内核,引导大家进一步思考中国哲学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独特贡献与文化自信的构建路径。

3月7日,读书班针对成员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展开集中研讨。研究生明强发言,他对董仲舒在政治领域阴阳五行学说的神秘化感到困惑;研究生王怡彤表示难以理解曾国藩用气学来对抗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刘晓勇教授做出相应解答,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学说虽带有神秘化色彩,但其本质是为汉代政治统一提供哲学依据;而曾国藩的气学思想则是儒家传统在近代危机中的一次创造性运用,体现了中国哲学应对现实挑战的独特智慧。通过刘晓勇教授的讲解,同学们逐渐理清思路,产生了进一步研读的兴趣。
在总结环节,刘晓勇教授对同学们的深入思考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强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不仅要注重整体性、框架式学习,还要有更细化的阅读态度与方法,要有从宏大的文本中提炼出具有现实意义问题的能力。2024级硕士研究生感触颇深,本期活动不仅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的独特魅力,而且将在今后的阅读与学习中更加注重“精读经典、问题导向”的研读方法,深耕经典,回应时代。(BETVlCTOR手机登录 文/徐艺萌 图/王媛琪 审核/刘晓勇)